駝鈴陣陣,琵琶悠然,飛天曼妙,敦煌洞窟中的凝固壁畫,化成舞臺上的蹁躚舞姿,絲綢之路的故事在舞者們的演繹中徐徐展開。
演出現(xiàn)場舞劇 《絲路花雨》 供圖
1979年,大型民族舞劇《絲路花雨》橫空出世,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被搬上舞臺,藝術(shù)地再現(xiàn)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絲綢之路繁榮昌盛的景象。伸頸、含頸、擰腰、出胯、勾腳……新穎的舞姿賦予了敦煌舞獨有的魅力,也讓世人了解了這部源于敦煌的舞劇。
《絲路花雨》的故事“鋪陳”在盛唐時期:在絲綢之路上,各國商旅絡(luò)繹不絕,敦煌畫工“神筆張”和女兒英娘救起被困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斯,后卻遇強盜,父女離散,伊努斯出手相助,最終團圓……舞臺上的悲歡離合、生死相助的故事,讓觀眾穿越歷史,感悟友好往來、開放包容的中華文化?!督z路花雨》也成為用舞蹈講述和平之路、繁榮之路、開放之路、創(chuàng)新之路、文明之路的生動故事。
演出現(xiàn)場舞劇 《絲路花雨》 供圖
2004年10月,舞劇《絲路花雨》獲得了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(fā)的“中國舞劇之最”榮譽證書。據(jù)了解,當時《絲路花雨》累計演出場次達1400場、觀眾累計300余萬人次。自1979年首演至今,這部舞劇已先后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演出,被譽為“中國舞劇的里程碑”。
演出現(xiàn)場舞劇 《絲路花雨》 供圖
40多年前,老一代舞蹈藝術(shù)家們從莫高窟2000多尊彩塑和4萬多平方米的壁畫中尋找靈感,讓壁畫上的飛天、金剛“舞”出洞窟,把瑰麗多彩的《絲路花雨》搬上了舞臺。今天,敦煌樂舞正以走入殿堂、熱在民間的新姿態(tài),成為展示千年文化傳承和獨特美學樣態(tài)的中國舞蹈并走向未來。如今,《絲路花雨》歷久彌新,敦煌樂舞也在創(chuàng)新與發(fā)展中蜚聲“出圈”,成為人們認識敦煌、觸摸歷史的一張名片。